請點擊古蹟名稱。
位於閑谷學校正門的辦池石橋及孔廟兩點一線之中心處。
屋頂使用備前燒瓦鋪成,屋脊兩端則裝飾有獸頭瓦。
校門西邊為藩主專用的公門(御城門),以及供學生們使用之飲室門與校廚門,按上下關係明確區分。
校門東邊則為明治時代建成的神社門。
此處供奉創校者池田光政。
原名為「東御堂」,或是以光政諡號起名的「芳烈祠」。
也稱為孔子廟、西御堂,是校內最為重要的設施,設置在校地中央最高處。
位於裏院的大成殿安置有孔子像,每年10月的第四個星期六會舉行「釋菜禮」,以讚頌儒學之祖-孔子的功德。
屋簷筒瓦無任何紋樣。
此孔子像是朱子學者-中村惕齋委託京都著名工匠所鑄造的「金銅像」,該像為孔子坐在椅上之姿,高90公分,安置於朱紅色八角形的聖龕中。
位於裏院的大成殿安置有孔子像,每年10月的第四個星期六會舉行「釋菜禮」,以讚頌儒學之祖-孔子的功德。
孔子像每年只在一月4日的「讀初儀式」、及十月第四個星期六的「釋菜禮」等日,特別對外開放六天。
孔廟前種植的兩棵楷樹是由中國山東省曲阜取回的種子中,順利育苗成長的兩棵。
在閑谷學校稱其為「學問之樹」。
講堂象徵學術殿堂,是閑谷學校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築。
歇山式兩層的大屋頂及花頭窗構成莊重、獨特的外觀。
學校草創時期僅以簡單的稻草鋪成屋頂,之後改建時更換成堅固的備前燒瓦。
屋頂呈三層構造,包括屋簷下的陶管等,都為防雨準備了萬全的對策。
屋簷筒瓦紋樣為「六葉紋」。
講堂內是開放式的空間,內部由十根櫸木圓柱支撐,並以圍繞四周的遮雨棚所構成。
上過漆的木製地板擦得光亮,映照出由花頭窗灑進的柔和光線。
正面壁面上掛有「定」(附 國寶)及「朱文公學規」的匾額,東側則是書有「克明德」(盡其彰顯明德之能事)的匾額。
講堂曾在每月逢一及六之日開設論語等四書五經之課程。
藩主來校時使用的建築。
只有這裡的屋頂是由木板鋪成,形成簡樸的茶室風構造。
講堂的附屬設施,作為教室使用。
相較於講堂略顯質樸,主要使用松木材建成。
曾在每月逢三及八之日開設「五經」及「小學」之課程。
教師及學生的休息室,房間中央設有火爐,是鑿空一塊石頭做成的,爐邊刻有「此爐中炭火以外不得生火」之規則。
也因為時時保持預防火災的警覺心,室內連煙燻污漬都沒沾上。
圍繞學校四周的石墻共有765公尺長。
這樣的石墻相當少見,與備前燒屋瓦一同描繪出閑谷學校的特殊景色。
明治38年(1905年)使用閑谷學校校舍遺跡創辦「私立閑谷中學」並作為本館,至昭和39年(1964年)為止,都一直作為校舍使用。
其後,直到平成3年(1991年)為止,這裡都作為縣立青少年教育中心閑谷學校使用,而在平成7年(1995年)起改作資料館使用。
建築本身是由會津藩建築大師江川三郎八設計。
供養墓中供奉池田光政的頭髮、指甲、牙齒等,稱為「御納所」。
因種植山茶花而得「山茶山」之名,山上種植了約400株的山茶花。
位於閑谷川沿岸東邊約500公尺處,文化10年(1813年)落成,用來招待客人,或是供教師、職工、學生們休憩的茶室。
這裡也曾經招待賴山陽、管茶山等文人墨客,並締結親交。
黃葉亭前是津田永忠的宅邸。